返回列表 发帖

关注嘎纳2011

本帖最后由 clark 于 2011-5-23 17:04 编辑

德尼罗任戛纳评委会主席 电影节5月11日开幕

2011-1-7 10:27:14 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ric

  时光网讯 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日前宣布,著名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将担任第6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带领九人评审团成员。

  戛纳组委会不但称赞了德尼罗在演绎生涯上的贡献,也肯定了他自己创办的翠贝卡电影节,这个电影节崇尚艺术,推崇独立电影,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0年。

  德尼罗表示,“这对我来说是个非常珍贵的机会,戛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好的电影节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做过两次主席,深知这趟活儿不容易,无论是对我还是评委都是如此。不过我仍然很荣幸、很高兴能担任今年的主席。”

  据统计,德尼罗参与的八部影片都曾入围过戛纳影展,并凭借《出租车司机》(1976)和《战火浮生》(1986)两次斩获金棕榈大奖。

  罗伯特·德尼罗是美国演员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他1943年8月17日出生于纽约,60年代中期开始在一些小型的独立制片亮相,直至1973年《战鼓轻悄》崭露头角,同年拍摄马丁·斯科塞斯的《穷街陋巷》,展开长达20多年的合作关系;1974年在《教父2》饰演年轻时代的教父,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1976年出演的《出租车司机》获戛纳金棕榈;1980年以《愤怒的公牛》夺得奥斯卡影帝。

  其主演的经典(或杰作)包括:《穷街陋巷》、《教父2》、《出租车司机》、《一九零零》、《猎鹿人》、《愤怒的公牛》、《美国往事》、《铁面无私》、《午夜狂奔》、《好家伙》、《盗火线》等;此外他还做过导演,作品有《布朗克斯的故事》和《特务风云》;近年出演的《拜见岳父大人》系列、《天伦之旅》等均获得不错的票房或口碑。

  德尼罗于2000年荣膺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3年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今年获第68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就在去年,他还来到北京,与众多国内文艺界朋友相聚,并观看了姜文的新作《让子弹飞》。  

  第64届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1日至22日在当地举办。

本帖最后由 clark 于 2011-5-24 11:26 编辑

生命树上的金棕榈,戛纳的宏大与平衡

Luc

      如果不是“大嘴无遮拦”的拉斯•冯提尔,临到终了闹出个“我就是纳粹”风波,本届戛纳电影节完全可以用“胜利圆满闭幕”来形容。为期12天的影展,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即使是可能引发的政治敏感话题(《征服》直指萨克奇总统,《再见》为难伊朗政府)也在控制之中。戛纳组委会宣布冯提尔是“不受欢迎的人”,下了逐客令,禁止他靠近红毯100米内,可是评审团照样把影后桂冠授予了《忧郁症》中的克里斯滕•邓斯特。一褒一贬,戛纳总是巧妙地维系着平衡,即安抚了世俗舆论,又没伤了创作者的心。同样,捧新人还是慰劳老人,本届戛纳在奖项上也做出了平均分配,罕见的在评委团大奖上颁出了“双黄蛋”。一边是年近七旬,二夺金棕榈的达内兄弟;另一边是和同贾樟柯惺惺相惜,来自于电影“不发达地区”土耳其的锡兰。以德尼罗为首的评委团如此这般安排,苦心只为了留给美国人泰伦斯•马利克,把《生命之树》推上可以与《2001太空漫游》相媲美的伟大高度。

    《费加罗报》:“一如库布里克般得审美正酣,你绝不会忘记。父子间的情感在万花筒颜色之间照射,泰伦斯·马利克用美拯救了世界。”

    《邮报》:“宏伟的美学..但如果人们没有为之陶醉,那《生命之树》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我们还是希望有个鲜活、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填补马利克的诗意镜头。”

    达内兄弟的《单车少年》在戛纳公映后普遍受到好评,题材依然承袭《孩子》等前作,手法却更加温厚细腻,几乎所有影评人都对此片喜爱有加,唯一的缺憾,还是“太像达内的作品”了。和获得评委特别奖的,导演奖的同龄人比起来,前年就当过戛纳评委的锡兰,已经不能算是新锐了。他这十年来的每部作品都在戛纳收获好评,《小亚细亚往事》可以算是一次总结,其成熟和稳重隐然就是大师风范。在最后一晚的红毯上,闭幕影片的导演克里斯托弗•欧内不无遗憾的表示“没有看到阿莫多瓦、莫雷蒂等名导”,其实《吾栖之肤》和《教皇诞生》都可算今年佳片,在影评人中的口碑不错,兼具可看性和艺术性,在两国的票房肯定不会差。但显然除了两座大奖,剩下的奖项只能让他们的履历“锦上添花”,与其如此,不如用来鼓励新人。麦温•勒贝斯克的《青年警察》在国际场刊的评价只算中流,但法国人十分爱护,这位吕克•贝松的前女友,继承了法国电影中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对青少年的关注也契合了当下法国的社会问题。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是冯提尔眼中的“小屁孩”,这位丹麦小伙确是冯提尔老搭档的儿子,一个打小就浸泡在电影中的“世家子”。《亡命驾驶》正是一部对类型电影和好莱坞商业片的解构和“恶搞”,在无数的俗套中造就了别样的新意。影院里笑声不断,获奖的确有争议,可回想这三年来,《基纳瑞》、《巡演》等都授予了新锐导演,评委们的选择,其实也是符合戛纳组委会推陈的趋势。

    《大银幕》:锡兰被看做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沉思者,他带来了一个真实的尸检过程,尤其是对摄影的完美把握,演员也是如此的精彩。

    《生命之树》的宏大和晦涩,让许多影评人和记者不知所云,从宇宙到生命,从宗教到亲情,布拉德•皮特与其说是在扮演一个父亲,不如说是作为人类的一个代表,在抛弃叙事中成为意识流的某个元素。导演马利克既没有出席片后新闻发布会,也没有来现场领奖,这位传奇导演像所有的传奇一样,拒绝向世人解读和评判自己的作品。看不懂今年的金棕榈,幸而影帝影后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明星。邓斯特上一次主演索菲亚•科波拉的《绝代艳后》,在戛纳遭遇劣评,这一次冒险搭上了“疯子”冯提尔(他的《黑暗中的舞者》和《反基督》已经捧出了两届戛纳影后),让人们记住了她在影片中的大尺寸出演,以及新闻发布会上的惊讶和尴尬。同样作为法国影坛一线男星,让•杜雅尔丹从当年的搞笑短剧,到今天的票房大片,一路走来都是商业路线,本与戛纳路线背道而驰,可《艺术家》以娴熟的手法和诚意复原了早期黑白默片的精髓,杜雅尔丹这张酷似肖恩•康纳利和金•凯利的面孔,终于派上了用场-跟对了米歇尔•哈扎纳维系乌斯。由此可见碰到一个好导演,对于演员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邓斯特和杜雅尔丹能获奖,都是因为最深处的潜力被激发,最动人的一面被镜头捕捉到银幕上。

    《费加罗报》:米歇尔·哈扎纳维乌斯用最大胆的手法,重现了黑白默片,留着小胡子的杜雅尔丹,表演毫无争议,完全成为了充满生机和灵性的金·凯利。

    有成功就有缺憾,以色列影片《脚注》的最佳剧本奖就是惊喜,可今年的佳片太多,奖项不够分,莫雷蒂的《教皇诞生》,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蒂尔达•斯文顿主演的《谈谈凯文》,以及之前被认为是金棕榈最大热门的阿基•考里斯马奇的《勒阿弗》,都与奖项擦肩而过。这就是戛纳,只要入围,在海报的右上角出现金棕榈的标志,这就已经是种荣誉,得不得奖项,似乎无损于一部影片的伟大。

TOP

身为邓斯特粉丝表示意外+激动

长期蛰伏后的惊艳回归

TOP

《生命之树》一股来势汹汹的大热,也不知道是说得奖无悬念好,还是说众望所归好。
邓恩斯特居然一下子就戛纳影后了????连奥斯卡提名都没有染指呢…………
看看能不能持续到奥斯卡。

TOP

泰伦斯·马力克的厚积薄发每次都还是有效果的;达内兄弟看来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一样;锡兰是距离金棕榈越来越近了;冯·特里尔再次表现出对女演员的深度挖掘能力。

TOP

  时光网讯 当地时间5月22日,第64届戛纳电影节圆满落下帷幕。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的影片《生命之树》摘得金棕榈大奖,达内兄弟的《单车男孩》及努里·比格·锡兰的《安纳托利亚往事》获得评委会大奖,《亡命驾驶》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获最佳导演奖,让·杜雅尔丹(《艺术家》)和克尔斯滕·邓斯特(《忧郁症》)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编剧奖则由以色列导演约瑟夫·斯达执导的《脚注》获得。

  此外,《青少年警队》斩获评审团特别奖;金基德执导的《阿里郎》与安德里亚斯·德里森执导的《停在铁轨上》并列获得“一种关注”最佳影片奖;《Cross》、《46号运动衫》获最佳短片奖;《Las acacias》获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

《生命之树》斩获金棕榈 泰伦斯马力克缺席戛纳

  《生命之树》故事开始于一个50年代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家庭,跟随着大儿子杰克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展开,他一直力图与父亲(布拉德·皮特饰)达成和解。成年后的杰克(西恩·潘饰)发现自己在现代社会失去了灵魂,他开始寻觅生命的原初意义,拷问信仰的存在。

  影片充满了典型的泰伦斯·马力克式视觉风格,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以及灵魂的优雅。《综艺》给出了很高评价,“《生命之树》是一部难得的作品,它处处充满隐喻,导演用闪回的记忆和断续的对话取代了通常的叙述手法”。《好莱坞报道》则直接将其称为影史又一部大师级佳作:“看似平淡的情节在电影中展现出了宏大而神秘的隐喻力量,丝丝入扣地映射着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泰伦斯·马力克作品不多,是著名的“慢工出细活”导演,40多年只拍了《兰登·米尔斯》、《疯狂假期》、《天堂之日》、《细细的红线》、《新世界》、《生命之树》等六部影片。《生命之树》距离上一部作品已达六年之久,电影的上映也历尽波折,从入围戛纳之初就被誉为本届电影节的种子选手,最终不负众望,征服了罗伯特·德尼罗带领的评委团,但同时影片较为晦涩的视听语言也让很多人对这个结果颇有微词。

  马立克1979年曾凭《天堂之日》获戛纳最佳导演奖,1999年凭借《细细的红线》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次登顶金棕榈,可谓达到了他电影事业的最高峰。可是颁奖时马立克并没有到场领奖,而是让制片人代领,不禁让影迷略感遗憾。

评委会大奖诞“双黄蛋” 达内兄弟再获肯定

  仅次于金棕榈的评委会大奖颁给了两部电影,达内兄弟执导的《单车男孩》及努里·比格·锡兰执导的《安纳托利亚往事》。 达内兄弟曾两夺金棕榈,新片《单车男孩》上映后收获不少好评,被誉为当代的《雾都孤儿》。影片保持了达内兄弟充满现实主义的朴素风格,对生活细节的记述犹如淡淡泉水,然而对人物情感的描述在多愁善感的同时,拥有着无懈可击的完整性。

 《安纳托利亚往事》则是另一个惊喜,导演锡兰此前的两部作品:2003年的《远》和2008年的《三只猴子》,都赢得过戛纳电影节青睐,分别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导演奖”。《安纳托利亚往事》可以说汇集了锡兰所有作品的大成:剧本严谨,画面构图优美,层次丰富,叙事不动声色又不缺乏惊喜转折,自然界的种种元素巧妙的融入故事氛围。此外,作为锡兰最贵的一部制作,影片表现的内容也更加厚重丰富。

克尔斯滕邓斯特封后 《亡命驾驶》获导演大奖

  《亡命驾驶》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获最佳导演奖,让·杜雅尔丹和克尔斯滕·邓斯特分别凭借《艺术家》和《忧郁症》获得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编剧奖则被以色列导演约瑟夫·斯达执导的《脚注》收入囊中。

  “最佳导演”尼古拉斯感谢评委的好口味,感谢加斯帕·诺对他的帮助,他表示电影是最佳表达方式,感谢高斯林的加盟,以及女友的支持。这位导演出生于丹麦,8岁跟随父母到纽约。24岁编导了显示不妥协精神的影片《末路狂奔》。1999年导演了《血流不止》,并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费比西影评人奖。2003年执导了《恐惧X》,接下来又相继创作了《末路狂奔2》和《末路狂奔3》。最新作品则包括《布朗森》和《维京英灵殿》等。

  尽管导演拉斯·冯·提尔因为其“纳粹门”言论遭到戛纳驱逐,但他的影片《忧郁症》还是将克尔斯滕·邓斯特送上了影后宝座,邓斯特当晚一袭白裙亮相,十分抢眼,获奖后称“这是一个特别的夜晚、感人的时刻,谢谢电影节,谢谢拉斯·冯·特里尔的勇气”;获得最佳编剧奖的《脚注》被称为一部“知识分子喜剧片”,导演约瑟夫·斯达曾凭借《波弗特》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TOP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生命之树》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评委会大奖
《单车少年》 导演:达内兄弟                    
《安纳托利亚往事》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评审团奖
《刨根问底》 导演:麦温-勒-贝斯柯              
最佳导演奖
《亡命驾驶》导演:尼可拉斯                  
最佳男演员奖
让-杜-雅尔丹 《艺术家》                       
最佳女演员奖
克尔斯汀-邓斯特 《忧郁症》            
最佳编剧奖
《脚注》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las acacias》导演:Pablo Giorgelli
最佳短片奖特别提名奖
《46号运动衫》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穿越国境》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阿里郎》   导演:金基德
《停站间》   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        
"一种关注"评审团奖        
《伊莲娜》   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一种关注”最佳导演奖        
《再见》      导演:穆哈默德·拉素罗夫        
"电影基石"一等奖        
《信》         导演:Doroteya Droumeva        
"电影基石"二等奖        
《DRARI》  导演:Kamal Lazraq        
"电影基石"三等奖        
《夜间飞行》导演:Son Tae-gyum

TOP

金基德四年后再度出击,看样子效果不错。

阿基·考里斯马基想必今年会有所斩获。

TOP

一种关注开奖
2011-5-22 10:49:12 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时光网戛纳报道组

    当地时间21日晚,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率先颁出了大奖,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阿里郎》与德国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执导的《停在铁轨上》并列获得最佳影片奖。金基德在台上即兴高唱民歌“阿里郎”,大摆pose。

    本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选出了“双黄蛋”,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阿里郎》与德国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执导的《停在铁轨上》并列获得最佳影片奖。当宣布结果之后,金基德与翻译一起走上舞台,兴奋地与每一位评委握手。他接过奖状,举起话筒说,“感谢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也感谢评委,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要演唱一首《阿里郎》。”随后金基德就在现场演唱《阿里郎》,当他飙到高音的时候,一旁的评委会主席库斯图里卡皱起了眉头。   

    相比之下,《停在铁轨上》安德里亚斯·德里森含蓄了不少,他表示,“我去年和我的团队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作为电影人,我们需要把感受放在电影的制作中去,就好像把某种东西放在漂流瓶了,现在这个漂流瓶已经过了地中海,来到戛纳了。”   

    获得评委会特别奖的是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伊莲娜》,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是伊朗导演穆哈默德·拉素罗夫的《再见》,拉素罗夫的妻子代表他领取了这一荣誉,并表达了对组委会的感激之情,“我尤其感谢评审团的支持。”

    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以他的作品《勒阿弗尔》在戛纳上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这个奖并非是戛纳设置的奖项,它是由国际影评人协会(International Critics Association,也叫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颁发的。他们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节组成自己的评审团,并抢先在电影节颁奖大会结束前一步颁发自己的奖项。

TOP

还有十天。

光影赏鉴:戛纳六十四载的记忆与兴衰

http://news.mtime.com/pix/2011/05/01/39571.html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