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整理】影史上的安娜 | Anna Karenina in Movies
今年是名著改编大年,《孤星血泪》、《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一部部都是大制作、强卡斯,完全瞄准了奥斯卡!
《安娜》预告片刚出炉不久,古典歌剧式的舞台,美轮美奂的布景,绅士淑女、车马宫殿,伴着风雪穿梭于灯辉镜影之中,合着扣人心弦又气势磅礴的配乐,一时之间《日瓦戈医生》、《红磨坊》、《纯真年代》甚至《芝加哥》等昔日经典都浮现于我脑海…… 从《傲慢与偏见》、《赎罪》到《安娜》,Joe Wright每次都能仅凭一支预告片就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御用女主角凯拉·奈特莉,也史无前例地高雅成熟、妩媚动人,大将之风,油然而生!各方影评人果断预测这位影史上最年轻的安娜将会成为今年奥斯卡影后的热门人选!如果真是这样,凯拉将会成为史上第一位因扮演安娜·卡列尼娜入围奥斯卡的女演员。
回头想想,《安娜·卡列尼娜》真算得上是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做多次的世界名著之一,单单嘉宝就分别在默片和有声片时期扮演过两次安娜。可百年来各国出品的十多部安娜电影中,有几部算得上成功,又有几部给观众留下印象?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全盛时期的米高梅,巅峰状态的嘉宝,造就了这部最为华美,商业气质最浓的《安娜·卡列尼娜》,而嘉宝所塑造的安娜也无疑是影史上最雍容华贵的一个。短短的95分钟内,情节紧凑,配角一笔带过,所有的焦点都在嘉宝身上,一套套花团锦簇的华服,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布景,全部为她而设,这就是米高梅的女王待遇,与其说这是另一部安娜电影,不如说这是另一部嘉宝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嘉宝的安娜总是让我联想起她的《茶花女》,米高梅已将她设定为这类美艳照人又难觅幸福的贵妇角色,当然嘉宝演起这类角色来也已炉火纯青,此片使她获得当年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三年后的《茶花女》使她再次获得这个荣誉,同时也入围了奥斯卡奖。米高梅是对的,人们喜欢这样的嘉宝。
费雯·丽主演的英国版安娜比起嘉宝的好莱坞版略显冗长,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引进到美国后剪掉了近半个小时的情节。1998年CCTV-6《佳片有约》栏目所播放的第三部电影就是这一版的安娜,而且是139分钟的英国足版,当年我可是守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其实个别细节还是处理得不错,比如安娜在雪雾朦胧中的出场;卡列宁家晚餐的凝重气氛等等;但总觉得整体叙事不够连贯,前一个小时的种种唯美细腻都在后面被草草收场,安娜和沃伦斯基之间的爱情因此显得廉价甚至渺小。对我来说影片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费雯在美人迟暮之前最后一次以其惊世之美出现在大银幕上,在Cecil Beaton大师量身定做的经典戏服衬托下更是国色天香,优雅绝伦……
传说中最具原著神韵,最有苏俄民族底气的版本。女主角我们也不陌生,就是凭《雁南飞》获得当年“雯苑影史百佳表演”第58名的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尚未看过这个版本,引用一下豆瓣其中一篇评价极高文字——“安娜这一人物形象,是浓缩了女人作为一个情人和母亲所有矛盾和伟大的艺术经典。这样的一个女人,也只有一个真正的俄罗斯女人来扮演才能演出她的罪恶,她的纯洁,她的疯狂,她的残忍,她的媚惑。也只有地道的俄罗斯人才可以准确的把握俄罗斯作家作品中沉郁庄重,求真求实的那种狂热,塑造一种只属于俄罗斯的磅礴大气。 整个影片的色彩是古典的暗红色,叙事流畅,很好的抓住了原著中主要的线索和人物章节,特别是那种古典风格中蕴涵的欲望的张力,完全是安娜骚动不安摇摆矛盾心理的写照。”
这个版本的《安娜》似曾在央视《世界名著·名片欣赏》栏目还是地方台的影视频道播过,本身是一部电视电影,五部中知名度最小,放在这里不是凑数,而是出于我对几位主演的偏爱!在80年代电视台屈指可数的环境下,电视电影的制作是精良的,观众群是庞大的,卡斯是电影级的…… 饰演安娜的杰奎琳·比塞特是活跃于70年代好莱坞影坛的英国女演员,同时拥有着英格兰,苏格兰和法国血统,让她在70年代的一众狂野和妖娆中格外清新雅致。饰演安娜时她已年逾40,是六部中最高龄的一位,与原著中对安娜少妇的定为也相去甚远,但她清澈的双眸和与生俱来的古典气质仍使她扮演的安娜令人信服。
好莱坞素有将欧洲性格女星一一引进再包装成无特色花瓶的恶习,苏菲·玛索的《安娜》便是经典案例之一。在这部华纳出品的所谓"爱情史诗大片"中,苏菲的神秘与性感和独特的东方气质几乎完全被失败的造型与化妆给淹没。魅力无法施展,表演则显得僵硬,有些镜头下的她甚至是平庸而呆滞的…… 影片本身除了加了那段较为大胆云雨戏,其他部分实在是了无新意,乏善可陈。台译《浮世一生情》,太贴了,影片就是这么造作,本来是极不愿意把这部纳入榜单,但其普及度实在太高,1999年还在全国公映过,无法忽视,就陪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