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花》——“花”与“婊子”的一线之隔

p1190424591.jpg




  2007年,第六代导演娄烨因电影《颐和园》被限制五年内不得在国内拍片,2012年终被解禁。新片《浮城谜事》也将于7月正式公映。《花》是他在解禁前对男女情欲最自由一次展露,全片在法国拍摄,如《颐和园》一样将性与政治融会贯通,以性的姿态来隐喻人物的“无根感”。



  《花》改编自刘捷的同名小说,英文名《Bitch》意为『婊子』。片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就很有象征性,法国蓝领『马蒂欧』与中国留学生『花』的社会阶级不同,文化冲突固然存在。两者不能分享精神世界,只能分享彼此的肉体,通过肉体关系来维持精神层面。无论是在巴黎的夜店还是三里屯的酒吧,法国的下里巴人始终都是具象化的男“性”象征,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是阉割化的太监,两者对“花”的偏见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墙外她是自由“婊子”,墙内她是的闭月羞“花”,灵与肉都是不完整,文化如此,体制内外中国电影的自由也同样如此——娄烨既借『花』传达了他一向擅长的政治隐喻,也讲明了自己对被“禁”的创作态度,正如片中『花』的自由尺度,在国外的纵欲过度和在国内的墨守成规,是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两者都不正常。



  影片接近尾声时,『花』决定与中国知识分子前男友结婚,当她再次遇到『马蒂欧』时,后者对她说:“你马上都要结婚了,怎么还在这里?真是bitch!”。贪得无厌的性欲摧毁了这个饱食终日者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换言之——精神和意志都不存在了,人只是一堆肉被上了发条。女性解放虽说是可以自由挥霍自己的身体,但男性则认为她们滥用身体就是不道德,这在男女之间的性观念和爱情观中产生了鲜明的反讽意味。



  娄烨对于城市的捕捉仍是迷人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南京如“诗”,《苏州河》中的苏州河如“画”,《颐和园》中的重庆、武汉则是“热”情似火。而《花》中的巴黎既不美,也不浪漫,反倒呈现出了底层社会的“脏乱差”,就像『马蒂欧』及其党羽一般。城市与人一样,它们都有自身的特点。而片中短暂出现的北京,展现出来的也是文诌的知识分子的交谈与采访,这是延续《颐和园》的拍摄手法,问答也仍然涉及“自由与民主”,尽管崔卫平、张献民、郝建三位电影学院教授的客串问答都很有意味,但这种表现方式与城市格局都和影片的整体氛围很不协调。两个城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出现了各种桥的剪辑——过街天桥、跨海大桥等,而『花』就像“桥”一样,被夹杂在这两种文化(阶级矛盾、性压抑和性瘾等)中左右犯难。



  刘捷的小说就像是为娄烨的电影量身定做一般,但是娄所呈现出的影片气质与原著并不相同,两者都属作者,刘捷有自己的自传色彩,娄烨其实也是在拍自己

本帖最后由 clark 于 2012-4-13 15:52 编辑

你现在已然混电影圈了。到处跑。

TOP

回复 2# clark


    上个月在北京UCCA看的  娄烨影展

TOP

哪里看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