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34.莎拉·弗里斯蒂 Sara Forestier《卖笑女郎》
突然发现近些年妓女题材很难见到了,保留着法国现实题材电影令人着迷之处,狗血之下对人之残缺的关怀,让道德评价失效。其次感慨莎拉·弗里斯蒂从《苏珊娜》开始到《昂首挺胸》《小学生》再到《鲁贝之灯》,越发熟稔中下层小人物喜怒哀乐欲。

TOP

35.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里卡多一家》
已经忘了西班牙最伟大的演员是多么的性感,因为近十年他基本都在灰头土脸的现实题材或油腻反派中穿梭,这次不仅同样在质疑声中吃下角色,始料未及的歌舞乐全能,从头至尾散发久违的银幕魅力。

TOP

36.春夏 Jessie Li《第十一回》
历史的编写、艺术的造就源于个人自身视角和欲望,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版本,而真正纠结真相的人最后不是被同化就是将其异化。春夏一切未变,擅长混沌中的那抹真,期待更多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的存货。

TOP

37.雅各布·罗曼 Jakob Lohmann《肖塔》
警察与少裔的冲突也将是相当时间内持续的社会话题,背后是认知意识转变、生存资源挤占等未被调和矛盾的直接冲突点。虽有《悲惨世界》珠玉在前,两位编导的处女作还是有惊喜。不仅塑造了两个具备主流代表的壮年警察,同时展现出类型片之下失序后的恐惧。

TOP

38.凯瑟琳·沃特斯顿 Katherine Waterston《打开心世界》
庸常束缚下女性的慰藉、思想的抒情,没有突破近年女同题材诉求,但影音精致度非常高。凯瑟琳·沃特斯顿与凡妮莎·柯比的默契就像水与火升华成的薄暮,伴随着眼泪和欢乐的呼喊,梦想中放逐的情感,不在别处的生活。

TOP

39.安德鲁·加菲尔德 Andrew Garfield《主流》
如今的视讯丰富到你必须拥有识别价值含量,同时兼具相应精力分配的能力,不然不知不觉被消耗最终丧失独立思考,没有所谓纯放松休闲,都是一种透明社会的能量置换。加菲俨然当代“屌丝”文化的代言人,即便是熟知的漫画英雄和战争英雄角色都带着这样的气质,而《银湖之底》则达到顶点。这部影片的“凡人哥”看似突破,实则是一种选择性、强制性、高能量的再造。

TOP

40.吴彦姝 Yanshu Wu《又见奈良》
历史淤痕下,总有很多寻找内心平静的路。鹏飞完成命题作文同时仍展现出不错的电影语感,以点触面哀而不伤,同时还有不同语言间的戏剧巧思。吴彦姝这些年拿到了挺多实在的角色,诠释了多个跨代际、跨文化的老年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TOP

41.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
“卷福”还是最适合自我沉迷型人物,总能为其增添色彩和温度,与克莱尔·芙伊的电气之爱也让人喜欢。

TOP

42.西耶娜·米勒 Sienna Miller《黑暗漫步》
感觉这两年越来越对家庭关系描写看重,可能与稳定的生活环境有关,一种不自觉的居安思危。通过一场事故将视角剥离,仿佛死亡前的最后一丝呼吸,建立起观众对他们记忆,实现人物的自我反省。剪辑虽没能透出“暖暖内含光”式耀眼光辉,但西耶娜·米勒和迭戈·卢纳化学感应非常喜欢,特别前者在本片的表演是我见过她最真诚开放的一次,情绪的动态维度也很宽,在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詹姆士·格雷合作之后,年近四十的一代时尚女王越发醇熟了。

TOP

43.罗德里戈·桑托罗 Rodrigo Santoro《七囚徒》
巴西底层写实故事,当代奴役剥削呈现,道德困境的迁移。罗德里戈·桑托罗这位世纪初随沃尔特·塞勒斯出名的拉美大帅哥如今早已收起明星气质,在几年前的《翻译家》就有考虑过选他,这次又轻松拿下酷吏形象,一个通过向下的吞噬、影响实现向上流动的角色。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