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唐山大地震》震完以后找不着北

p529916256.jpg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冯小刚就说要把1976年那段消逝于记忆深处的历史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段中国人民多年来的伤疤最终要被其揭开,很多人都不愿再去触摸那段历史,更愿意选择将其遗忘。然而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的唯一好处是让更多年轻人去认识那段历史,去感受人性的温暖。影片的大方向无疑是好的,可令人气愤是冯小刚以此为煽情牌来博取五亿票房。与灾难本身相比,冯小刚的这一番话才更像是一场灾难。

    从上世纪70年代的《国际机场》开始,好莱坞呈现出了一批优质的灾难片——《卡桑德拉大桥》、《海神号遇难记》、《摩天大楼失火记》等,也有拍得很糟糕的《大地震》、《大雪崩》等,90年代后期的灾难电影中,也有《泰坦尼克号》、《活火熔城》、《后天》、《2012》这样靠场面取胜的灾难片。在表现人性方面,早期的《卡桑德拉大桥》、《海神号遇难记》和后来的《泰坦尼克号》都对戏中人物的性格以及灾难的征兆和发生都做足了功夫。中国在灾难片领域始终没有一部可以拿得出手的,之前有过张建亚的《紧急迫降》《极地营救》,也有表现汶川地震的《惊天动地》,但都是拙劣之作。显然这次冯导很聪明的没有虚构灾难,而是将真实的灾难呈现在观众面前,那么味道就不一样了。观看那些虚构的灾难片,观众会直呼过瘾,然而对于“唐山大地震”这场真正的灾难,多看一秒都是伤痛。首先《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灾难片,而是一部时间跨度32年的一家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地震只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故事的重点都放在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各自的成长经历中。导演意在表现的是在这场灾难之后,那些幸存者的生命细节和那段逐渐被时光遗忘的回忆。

    影片时长139分钟,却仅在开场10分钟内就把大环境、人物及震前征兆一笔带过,使得影片一上来就头重脚轻,它并没能将没能像美国老式灾难片那样做好前戏准备,唯一的征兆就是开头一晃而过的蜻蜓群。唐山大地震震时23秒,影片用了大概三四分钟来呈现地震中的不同场景,这几分钟段落自然是撕心裂肺的——孩子被困于残垣断壁中,父亲的光辉被体现的淋漓尽致。震后那些堆积如山的尸体,那些奔涌而出的血液,即便过滤掉了那鲜红的血色,一切都以阴暗的灰色调呈现,也足以叫人感到窒息。恐惧像黑夜一样布满了整个唐山,人们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纷纷陷入绝境。地震之后母亲在压着儿子和女儿的水泥板上央求营救,也不由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相关场景。“救儿子还是救女儿?”在那样一个特殊时刻——这是人类在灾难面前永远两难的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拆散了这个家庭,让女儿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影片前40分钟的1976年拍得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地震之后1985年—2008年这段剧情基本就是一部浓缩版的电视剧流水账,或者说是电视电影更为恰当。这个剧本改编的并不好(不知原小说如何),剧本中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结构散,内容松,真的不适合拍成电影。因此导演在画面呈现方面也变得举手无错,室内手持摄影机的摇摆,混乱的剪辑,我甚至看到大概有三句台词后期配音没有配上,只是作为字幕出现。记得05年看过一部电视剧《非亲兄弟》,那是描述70年代一个家庭中的一对双胞胎在出生时分离,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却又在多年后重逢的感人故事。相似的题材相似的架构,放在电视剧的时长中就刚好展开。而《唐山大地震》中编导想要着力表现的东西就太多,大地震,登和方达的成长经历,母亲为亡夫的爱甘愿守寡,08年汶川地震的营救,亲人重逢……这些元素统统放在两小时的片长中着实是太吃力了,跨越时间长,中间情节又拖沓,主题很分散。王登的很多戏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我稍后再说。片中主席逝世那场戏也是纯属多余,和剧情没有丝毫联系,冯导只是想把同样发生在76年的这一历史事件放进去,让大家都明白这一年是中国人民最沉痛的一年,主席的逝世又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然而追悼大会仅在片中被一笔带过,下一幕戏就直接切到了1985年,很是唐突。

    叙事人物“角度”的选择很重要,母亲这个人物可以作为影片前半段的叙述者,她和儿子骨肉相连,为了亡夫守寡一辈子,并且只搬了一次家后就注定要坚守阵地,生怕亡夫的鬼魂找不到家。后半段的叙事者逐渐转嫁到了女儿登这里,但是编导对这个人物的交代就显得杂乱无章了,诸如登的养父被母亲怀疑他们的关系、早孕、嫁给老外这些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枝节,冯导想要在展现登的精神世界外,再触及些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然而这些元素被放置在这样一部沉重历史题材的电影中则有失偏颇。冯导着力在影片中段叠加着冗长的剧情,到头来就是为了让片尾登与母亲重逢。命运的嘲弄往往最无情,让母亲受到良心的责备和道德力量的感化,借助徐帆的杀伤力再度摧残观众的脆弱神经,即便是徐帆不去爆发,观众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剧情把母亲和女儿之前一股脑的压抑宣泄出来。

    影片结尾找来了一位唐山大地震中的幸存者,让他在纪念墓碑前瞻仰亲人,我不由就想起了《辛德勒的名单》和《兄弟连》,但是导演只安排这个唯一的真实人物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忘了说的是什么了)。倘若在结尾处好好借鉴下《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尾亦或是贾樟柯《海上传奇》中的采访,效果可能会更好吧。

    不得不说,《唐山大地震》的美工基础十分出色,大到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厂房,小到风扇、暖瓶、标语乃至毛主席追悼会所用的花圈和挽联都真实的还原了历史。80年代的房间格局和陈设以及电视机里播出着《便衣警察》的片尾曲……很容易引起老一代人的共鸣。虽然有《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的老树梨花在前,陈道明却依然凭借自己扎实的演技塑造了这位内敛的军人父亲形象,他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典型的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一直以来,徐帆对方言戏的驾驭能力都很强,在《鸡犬不宁》中我们已经领教过她的河南腔调,在《唐》中她每每咧着一口唐山话我们都觉着真挚,而她又能把那股子煽情劲儿透过唐山话流露出来,她的感情戏每每爆发我也都会跟着都湿润一下。

注: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女儿叫方登,儿子叫方达。这是编剧还是原著起的,他们是琼.方凳和亨利.方达的影迷吗???

p547553671.jpg

零零碎碎的看了三分之一,正好是松散的那大段。改明看看全的!

TOP

听说小说中的部分情节没有拍出来
比如方凳被养父性侵犯
有时间可以看下原著
流连飘飘 发表于 2010-7-26 21:14



    还好,剧本把这个养父的角色改编得很既正派又无私,陈道明的两次咆哮都溢着满满的父爱,感动死人了……

TOP

这部片子理应受国人支持,里面的演员也演的很出色,不过剧情确实不敢恭维,前一阵子的口水战相信有很多都是冲着广电推迟引进奠基而去...
就爱看电影怎么滴

TOP

小时候读过钱刚的《唐山大地震》,那是最早的对灾难的印象,期待冯小刚的作品。。

TOP

听说小说中的部分情节没有拍出来
比如方凳被养父性侵犯
有时间可以看下原著

TOP

《唐山大地震》片长3小时 揭秘片中删减戏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5日07:3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1天3300万元,这就是《唐山大地震》首映当天的票房成绩,这个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打破了之前由《赤壁》创下的2700万元国产影片首日最高票房纪录,难怪冯小刚也感叹:“够猛的!”各个影院全变成《唐山大地震》的主场,场次安排超过《阿凡达》。23日王中磊携张静初和李晨做客国内一网站,揭秘影片被删部分和感人细节。他透露,《唐山大地震》全片其实有3个小时,冯小刚删了半个小时的生活戏,龙凤胎心灵感应戏分几乎全被删除,将来会考虑在DVD中收录完整版。

  最多的删除龙凤胎的心灵感应

  “方达”和“方登”这对龙凤胎姐弟是不是有心灵感应?片中,姐弟两人32年没有见面,但给孩子取的却是同一个名字“点点”。《唐山大地震》总制片人王中磊昨天回应:“对,他们有心灵感应,但这部分几乎被冯小刚全删了。”

  王中磊说,《唐山大地震》其实全片有3个小时,删得比较多的是两姐弟生活的部分,埋的线很多,最后没剪辑进去。“原来的剧本里,姐弟两个是非常对应的,非常强烈地突出他们两个作为孪生姐弟之间的感应,比如她去上小学,他也去,小李晨那段戏就没有了妈妈也带着缺胳膊的小孩去上学,那边报出自己名字的时候,他的姐姐决定说出自己的真名。”最离奇的心灵感应是,张静初扮演的方登一头疼,弟弟方达那边的手就会痛。因为篇幅和节奏的考虑,最后被删了。张静初和李晨都觉得非常遗憾,希望能到DVD中看到完整版。王中磊承诺,这没问题,他们会在下片以后在网络上放出剪去的画面。

  最可惜的删:方登大学时放弃和亲人团聚

  “我和姐姐其实也有现实当中的擦肩,但是姐姐放弃了。”这一被删的情节让李晨颇觉遗憾。他说,影片中张静初扮演的方登在抗震救援现场重逢,实际上方登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弟弟和她在一个城市。“我蹬三轮车拉到陈道明老师,为了感谢他,给了他一张名片,上面有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方登看到了,把名片扔了。”张静初也称特别喜欢那段戏:“我在火车上正在哭,当时讲到养母生病,养父买盒饭,养父给了我这张名片让我找亲人,我却把名片扔到窗外让它随风飘走。”

  王中磊非常认同张静初在片中对亲人的情感堆积。王中磊最喜欢张静初不露声色的几场戏,比如她养父说第二天去唐山,问她去不去,养母说明天考试复习别去了,她没有表情地说爸我不去。对于票房,王中磊认为3300万元的首日票房成绩可能不够精确,偏少,看他的表情,仿佛5亿元票房就握在手中。

TOP

胶片版视频已经流出来了,冯小刚又要开骂啦啦!

TOP

本来以为是视觉大片,结果还是需要文学的支持,只是真正的文学化被松散的结构与极度煽情弱化了。

TOP

毕成功影评



《唐山大地震》:3/4的好戏



小毕的个人评分:81分(B)



评分参数:《人在囧途》80分(B),2010年度华语电影内部比较

     《一声叹息》95分(A),导演个人作品内部比较

     《非诚勿扰》75分(B),导演个人作品内部比较



跟之前的《集结号》一样,《唐山大地震》也不可避免地在后半程设置了大量的苦情戏码。还好,华丽逼真的电脑特技与张静初的演技,始终提醒着我这是一部灾难片。



总体而言还是超乎预期的。首先,这是《一声叹息》以来冯小刚导演驾驭情感的最佳手笔,虽然煽得颇为猛烈,但基本借助于关联剧情的小道具(如番茄、照片、书包等),段位比平地起波澜的《集结号》要聪明许多。当然,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让观众们哭成一片泪海,是不是真的高级?类似的情况也曾在《十月围城》和《海洋天堂》时见识过,周围此起彼伏的抽泣声甚至莫名其妙得让我偶尔出戏。



从剧本结构上看,《唐山大地震》存在先天的致命伤,这也是原著小说《余震》遗传下来、不可避免的软肋。即:由于震后救援时的一个选择,导致一家人就此分作两家;而两家人一方不知情、一方不愿意,于是在此后漫长的32年里没有“谁找谁”或“谁躲谁”的互动,两根线便在漫无关联的信马由缰中各走各的、越走越远。最后因突发的汶川地震重新归拢,等于是借助了天外飞来的不可抗力强行逼迫两条故事线合龙,造成的不自然感也就在所难免。



冯导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想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让陈道明与徐帆的儿子发生微弱的交集属于小聪明,真正有效的(或者说本该真正有效的)是张静初从大学时代急于寻找精神寄托、到含辛茹苦辗转育女、再到向老爹坦白造成自己不幸根源的痛苦记忆、最后面对汶川母亲的抉择明白了当年生母的无奈。如果这几个层次完全按导演设计的意图表现出来,本可以成为电影内在的一口气,把“物理的灾难好修复,精神的创伤难愈合”的核心议题论述得比现在更清楚、更完满。



无奈的是,张静初的演技大踏步地超越了《杜拉拉升职记》的徐静蕾和《无人驾驶》的高圆圆,何止是没有说服力,有时甚至假得让人笑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偏偏又是徐帆呕心沥血、精彩绝伦的“入魂演技”,所以我要是剪辑师,我也会按现在这么剪——徐帆的戏份能保留就保留,张静初的能删就删。于是,寻找精神寄托更像是用生理快感寻求麻痹,含辛茹苦带大孩子的过程不了了之,向老爹翻出当年的不幸记忆如蜻蜓点水,而面对汶川母亲的抉择时的表情简直像无动于衷……,也因此,最后很可能比母女重逢更有戏的姐弟重逢干脆被略过(估计是因为没法看所以剪了),电影内在的“气”就有些散。



不过,冯导还是更成熟了。因为在“物理的灾难好修复,精神的创伤难愈合”之外,《唐山大地震》还有一个探讨中国人信仰空前缺失的隐藏命题,这就是大手笔!抗震救灾结束后紧接着的是9月份毛主席病逝,即那一辈人信仰崩溃的标志,三组吻合配乐节奏的低头默哀,远比地震时徐帆问天怒吼“老天爷,你个王八蛋!”要更震撼。那么,在信仰崩溃之后,饱受创伤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们用什么来支撑和填补心底的黑洞呢?



冯小刚给出的答案是亲情,这基本上是最且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问寻宗教显然不是我国国情),最后的汶川一幕更是在强调举国皆是亲人。回头看故事,徐帆那条线无话可说,完美地演绎了亲情是怎样重新撑起未来的。反观另一条线,由于被亲人抛弃是张静初故事的开始,因此用亲情去解释不足以自圆其说,尽管其中也用到“军队本身是个大家庭”之类的解释语,以及张静初与陈道明、张静初与陈瑾的两种亲子模式(弗洛伊德所说的依恋亲代/俄狄浦斯所做的对抗亲代),可还是让人怀疑张静初与领养家庭建立的感情——当然,造成这种怀疑的原因一部分也来自于前面说过的张静初的演技。



此时冯导又若隐若现地给出了第二条解释,即:支撑幸存者挣扎图存的是生命本身。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了,张静初在石板下,听到了母亲的抉择后哀莫大于心死,之后所激起的叛逆、不解、怨恨(用希腊戏剧来解释也就是复仇心),让她获得了空前强大的求生欲望与生命力,因而幸存下来——这与后面坚决要保护自己的骨肉也形成了照应。正因为亲情已不是她的信仰、而生命力本身是她在信仰崩溃后重新来填补内心空洞的支柱,所以在她身上动物本能表现得更明显,说传宗接代也好、延续族群也罢,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她一定要活下去,她也一定要照顾她的后代更好地活下去。此时,渴望繁衍生息的“动物性所衍生出的母性”,又让她与徐帆当年面临的“苏菲的选择”的那种“人性的母性”,具备了若干年后拥有共同语言的基础。最终两人的和解就十分合理且煽情了。



遗憾的是,冯导的布局很好,徐帆的表演超级好,但故事线另一头的张静初却撑不起来。所以,《唐山大地震》在最后关头想飞,却找不到能拔高的隐形的翅膀,终于还是没能在情绪上再创新高。但纵然如此,还是要单独强调一下徐帆的演技——用冯导自己的话说,徐帆这几年过得很苦,所以一下子就融进角色里去了……,总之,徐帆在为这个伟大的母亲放进细致入微的精到演技的同时,也注入了难以言喻的真切魂魄,很是经典。



综上所述,即使《唐山大地震》仍存在着《集结号》“一半战争片,一半苦情戏”的缺陷,但至少其“灾难片”的那一半非常出色,而“苦情戏”那一半至少也有一半(徐帆那条线)无可挑剔。那么,3/4都是好戏,《唐山大地震》就应该算是好戏。恭喜徐帆和冯小刚,也向34年前经历了如此深重的灾难的唐山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