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庸才》:为灾后日本加油



  日本今年是天灾人祸不断,地震以及随后引发的海啸,还有核泄漏事件让这个小岛国上本就没有安全感的人们更是心惊胆颤。毕竟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受过核弹袭击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末日情结在日本电影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母题。这种母题现在被日本大器晚成的日本导演园子温也运用到了自己的新片《庸才》里。

  多年来园子温的电影一直是以真实社会案件为题材,并且重在描写人性心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激发所导致的扭曲和变态。不过,尽管他这些有着和北野武、三池崇史完全不同特色的日式暴力电影近年来屡屡出现在欧洲的电影节上,可是《庸才》入围电影节主要竞赛单元,这在园子温的职业生涯是中还是第一次。

  不过现在展映的《庸才》并不是出自园子温最早的剧本。原剧本改编自日本著名漫画家古谷Œg的作品,但是今年三月份在电影开拍前日本遭遇了地震以及随后的人祸之后,园子温决定重新对原剧进行大幅度修改。现在看来导演园子温在根据新剧本拍摄的《庸才》中重点刻画了天灾之下人类心理的脆弱和扭曲变态。因此电影中电影中不时出现海啸过后城镇化为废墟的凄凉梦境场面,才有了失去家园成为流浪汉后被住天佑一收留的流浪汉们,才有了社会上诸多人匪夷所思的绝望状态。电影中的住天佑一是个梦想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孩子,但是家庭暴力最终导致他不得不弑父来求得新生。在全长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其实只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如何让灾后的日本有个未来,而电影的男主人公住天佑一就是代表新生命的希望所在。

  电影从结构上以住天佑一弑父为转折点分为两部分,“迷失”和“自由”。看似无所欲求的佑一和所有的流浪汉一样,虚度年华,尽管他知道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可是现状并没有让他明白普通人的含义,也无法让他成为一个享受正常家庭生活的普通人,所以在精神上他是迷失状态的;但是弑父后,他在偏执疯狂的状态下反而清楚得找到自己的目标,那就是献身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尽管这是在一个癔症式的状态下的目标,但是在以弑父求得自己的自由之后,他最终实现了成为一个正常人的生活目标。电影中,遭受海啸袭击后城市废墟不停出现在不同人的梦境中,导演似乎时刻提醒自然灾害的力量所在,即使在佑一上课的课堂上,老师黑板上写的也都是关于自然灾害和核危机的资料。在灾害造成的绝望弥漫情绪中,只有心理力量才能战胜恐惧,重新拥有生存的力量。

  不管从主题还是内容上,导演园子温都做到有血有肉,镜头的移动也非常优美冷静,特别是佑一弑父的那个长镜头的推移升腾。但或许是因为日本人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电影中过于强化了精神鼓舞的镜头,就像电影最后佑一从河中起来(新生的开始)后和女孩子一起跑步的时候狂叫:“佑一,加油,佑一,加油”。所有表现精神折磨和涉及心理的表演都被过于夸张化,但不得不承认,扮演佑一的小演员染谷将太确实非常生动真实得再现了那种从虚无到沉沦到自我放逐到苏醒的心理变化过程。(朱旭斌/文)

TOP

《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的暴力





  “千里追凶”骨子里总是浪漫的,但惊喜片《人山人海》似乎无心浪漫,追凶的汉子羁绊在了路上,暴力重新规划了他的命运。《人山人海》是一部激烈的电影,虽然它使用的是沉寂的长镜头,所以我们不必期待一部国产类型片的诞生,它没有构建任何神话,我们看到的是一次国内的暴力巡览。

  影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暴力,不过不是cult片的快感暴力,而是被纪录的现实的暴力,因此长镜头的距离感和疏离性给了这种冷眼观察一个很好的位置,而不会陷入戏剧化的陷阱。所以说,导演选择了一种明智清醒的美学模式,虽然整体的运用并无新意,而且有些地方显得相当冗余。

  在寻仇路上,主角遭遇所有的人物关系都是充满暴力的:从朋友的背叛、与前妻间的性爱、父母与儿子的互动,到黑帮、毒品、黑煤矿。影片以毫不遮掩的态度展现这些暴力,同时也堆积起通向末日审判的罪证。

  当主角在重庆贫民窟搜寻凶手的时候,每一间打开的房间,都会呈现出一种生活场景,就如同另一个故事的入口,只是这些故事都渗透着绝望的情绪。同样影片对于整个场景调性的控制也是相当统一的,一派压抑和荒芜的景象。从城市到煤矿,索多玛和娥摩拉,罪恶成为唯一的法则。在村子外面的世界,制作者摒弃了所有的温情,所有的人际关系的美好想象统统被打破,朋友的义气、黑帮大哥的豪情、前妻的破镜重圆、儿子的天伦团聚等等等等,都被无情的撕破。

  影片最后完全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神话故事,《大地惊雷》式的深仇得报变成了以暴制暴的末日审判。当一个像极《车四十四》的桥段引爆最后的高潮,飘满银幕的灰烬一副末世景象,影片的极端性也可见一斑,这或许也是这部影片最大的闪光点。在大陆层出不穷的现实揭露题材影片中,往往总是要表现出一种折中的理性态度,但是有时候一次极端的振呼却能收获更多的力量。坏的就是坏的,这或许是硬汉的逻辑。

  导演蔡尚君曾经是张杨《洗澡》、《爱情麻辣烫》等电影的编剧,和刁亦男、刘奋斗同届毕业于中戏。和前作《红色康拜因》一样,这次的《人山人海》也改编自社会新闻,只是蔡尚君向来只是借个药引,脱胎换骨,只是这次走得更为激烈。内地大部分观众不知何年何月可以看到这部电影,或许《人山人海》可以提供给我们作为一种参照,如果没有某些限制,我们可以拍什么样的电影。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威尼斯 本南丹蒂/文

TOP

TOP

对话《内陆》导演克里亚勒斯:最崇拜费里尼



《内陆》导演克里亚勒斯



  新浪娱乐讯 1965年出生罗马的意大利导埃曼纽尔-克里亚勒斯,2007年凭借《金色大门》在水城参赛并获得大奖,此次率新作《内陆》再次出击,收获的热情和掌声不减当年。影片《内陆》拍摄灵感来自真实新闻报道事件,讲述了意大利南部一个小岛上的居民在传统和现代的冲撞中,同时面对来自非洲的非法移民潮的一段故事。其中涉及到的非洲移民,是当下意大利的敏感热点话题。
  影片放映后,导演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在影展官方酒店三楼接受新浪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曾在美国学习电影的他颇具美国人的幽默乐观,滔滔不绝, 同时对于片中涉及的意大利敏感话题,也毫不避讳,坦率而诚恳。 将到片中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克里亚勒斯透露,那个年代最喜欢的电影大师正是费里尼。

  始终关注移民题材: 只有这样才意味着演变、前进和增长知识

  新浪娱乐: 是什么促使你想要拍摄一部有关移民的影片?



  克里亚勒斯:很久以来,我就一直痴迷于讲述一个人类迁移的故事, 应该让人类自由移动,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意味着演变、前进和增长知识。从我的第一部作品 once we were strangers (1987年)开始,几乎所有的影片中,我都尝试着放进去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地方挪动成为另外的事物,改变生活。我对意大利最近两年发生的事件做了认真观察,我喜欢大海,经常呆在小岛上,有机会看到那些人冒着生命危险,或者乘坐轮船来到我们国家的特殊方式。
  我希望捕捉到这些在他们脑海里并不清楚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因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遭遇太多的压迫和穷困,于是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甘愿离开家园。
  我想,从史前文化开始,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就是出走,迁移, 去发现并更好的认识、寻找新的世界。同时,也是为了居住在地球一角的人类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剩下的、不属于自己出生成长的世界。因为通过科技传播的是虚假的世界一体化,它可以带来视觉感受,呆在家里就可以游遍全世界。但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它违背了人类真正走出去探索的精神。人们足不出户,却自以为通过电视和英特网看到了全世界。对我来说,理想的世界没有边界,边界阻碍了我们将星球和世界当作唯一疆界,而不是国家这个思维。 对这一题材,我非常敏感。我听到人们说起第三世界,很嘲讽的是,那些是唯一不能和西方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国家。为什么一部分国家可以自由活动,另外的却不行?电影中我没有对这一问题给出答案,因为我讲述历史的方法是带着疑问的,不是伸出指头找出有罪之人,电影也不是针对某个个别现象。拍电影对我来说也意味着学习。我提出问题,电影公映的时候,就可以从剧中人物、从观众和记者们那里找到答案。有时候我是从别人那里理解到拍摄线索的。这就仿佛一面镜子,人类彼此关系基础在我看来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不是围绕在我周围的人,怎样证明我的存在?当我看到所有这些歧视,排斥,这种和他人的对峙,就仿佛自己被栓住手脚。正是这样,要讲述的故事一点点成型了。

  现实永远不可能客观,只能是主观的

  新浪娱乐: 这部影片很像上个世纪50年代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风格,比如维托里奥-德-希卡的《偷自行车的人》,那些普通人直面社会,需要违背法律才能继续生存,这一传统你很看重吗?



  克里亚勒斯: 我想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这个时期的导演都是我的前辈老师,我是伴随着这些图像和故事长大的。不过我拍片的时候,这些对我都是无意识的,是我接受的艺术教育遗传的一部分,我没有刻意要把它拍成新现实主义。我最崇拜的导演是费里尼,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有很多神奇的现实主义时刻是我最喜爱的。我不相信现实主义,但相信对现实的再超然后,才能真正的去理解现实。对我来说现实永远不可能客观,只能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现实的想法、观点。因此,需要用你想要的方法去讲述故事,人们是通过观点来展示的,自然应该融入个人对现实的观点。
  我觉得拍摄剧情片的导演比记者、报道员或者纪录片对事件的讲述更客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从不看电视。当我提到纪录片导演,是指那些运用电视语言工作的人,而不是那些电影纪录片。对我来说,电视就是真正的色情片。 我在许多小岛中选中片中这个小岛,因为那里的人们看电视还很少,没有电影院,报亭也只有一个。对每天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不太了解。不过因为有英特网,对围绕他们周围的世界发生的一切还是有所知的,我觉得这很有趣。拍摄影片前,我在那里呆了5个月,拍摄用了一个月,这种生活方式让我茅塞顿开。

  敏感题材一度受到抵触

  新浪娱乐: 因为影片中涉及到的一些政治主题,你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克里亚勒斯: 坦率的说最初确实遇到一些抵触。有人对我们说不想触及这个话题,因为这给居住的小岛一个很不好的形象宣传。我花了大量时间和岛上的居民解释我的电影想法,并且认真倾听他们的抱怨,他们的现状很让人难过,要知道岛上的大多数居民对生活现状很不满意,希望离开小岛走出去。但是每天都有轮船过来,却没有人彻底的真正离开这里。为什么不会真的离开?因为他们其实喜欢自己的状态,和土地和上面的居民情感紧密相连。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承载这里居民去内陆的轮船不再有了?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不能移动,必须一辈子呆在这个小岛上?这正是我的影片中要讲述的故事: 渴望离开却没有可能离开。正是从这时候,我想岛上的居民开始爱上并接受我了。随后,我们希望知道更多有关片中非洲女主人公的情况,甚至比意大利人角色的还多。我告诉非洲女主人公,将会以意大利人的视角,而不是来到意大利的移民的角度来审视。我想讲述我了解的故事,我也希望会有人拍从非洲角度来讲述的电影。

  新浪娱乐:在拍这部影片前,你们做了很多资料收集吗?



  克里亚勒斯:我读过一些书,但是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还去兰佩杜萨小岛呆了几周时间。此外,我采访了很多为红十字会工作过的当地人。dave eggers的《lost boys》一书 给我很大帮助,书中讲述一群来自苏丹的孩子的故事。还有联合国难民暑的发言人罗拉-波德里尼,也给我了很多故事素材,并帮助我和许多人建立联系。正是这样我完成了电影制作。

  (新浪前方报道组 刘敏/文并图)

TOP

《夜幕降临之时》:激情不够,添足有余



《夜幕降临之时》剧照



  作为今年第二部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意大利本土影片,年轻女导演克里斯蒂娜·科 门西尼的《夜幕降临之时》应该是被意大利本土媒体寄予厚望,因为毕竟自编自导自演的才女导演曾经凭借《心中的野兽》入围过奥斯卡最佳外语 片奖,而那部电影也正是在从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开始走向世界的。

  和《心中的野兽》一样,《夜幕降临之时》同样是改编自导演自己写的同名小说。有趣 的是,在观影现场中,意大利本土媒体记者对电影中一些看似悲情的镜头极不和谐的对白表现出了阵阵充满嘲讽的笑声。电影前半部分逐渐酝酿起 来的感情在结尾画蛇添足般的败笔中被洗刷得一干二净。

  《当黑夜降临》涉及的是关于母子亲情以及童年阴影影响成年生活的题材。玛丽娜带着 年幼的儿子来到山中居住在曼弗雷德的家中。曾经在年少的时候遭遇母亲弃家而去,之后又被妻子带着孩子抛弃的曼弗雷德在对待女人上始终心怀 阴影。而玛丽娜有着产后忧郁症的状态,在一次失手将孩子摔在地板上被曼弗雷德救了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逐渐由敌视变得微妙起来,但这是 一段无果的悲情而已。

  如果说,《夜幕来临之时》前半部分在交代曼弗雷德和玛丽娜之间的关系转变时,导演 克里斯蒂娜·科门西尼还能把握住叙事的节奏,在人物矛盾激化上有理有据,那么两人分手后再会的结尾设置则从根本上毁掉了这部电影。很明 显,导演试图在电影中表明女人养育孩子不易以及由此引发的母子亲情矛盾。电影中始终没有得到解答的是曼弗雷德母亲离开的原因。但是在曼弗 雷德对玛丽娜的苛责从一定程度上治愈了玛丽娜原本的产后忧郁症,特别是曼弗雷德嫂子对玛丽娜的那段话中提到的女人养育之责。就这个题材上 来说导演基本构架到位。因为童年失母阴影导致的曼弗雷德的怪异性格也有理有据。但是当最后逐渐将这个主题转向两人无法结合的爱时,导演逐 渐失控。特别玛丽娜再次回归山庄企图再见曼弗雷德。两人的擦肩而过,不是镜头转换的互相思念,最后甚至用一个悬索相会并逐渐远离的画面来 进行表现。或许导演本意就是为了表现两人的爱情,于是很显然她用了将近大半时间没有聚焦中心,脱离了自己的主题。(朱旭斌/文)

TOP

《夺命金》:杜琪峰勇气之作



《夺命金》海报



  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渐进尾声,最受华语媒体期待瞩目的杜琪峰的作品终于首映。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8日晚上,《夺命金》的首映在稍为冷清的大堂中举行,这是威尼斯向来的惯例,因为很多媒体的记者已经飞赴美洲,开始转战于今日开幕的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了。对于杜琪峰导演的这部《夺命金》,华语电影圈有着较多的期待。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以来,曾经热议的华语电影最终还是靠着香港电影的两位导演撑起了威尼斯的局面,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夺命金》完成之前,就已经听闻说这会是导演杜琪峰的一部转型之作。想来那应该 是很难再见到杜式的站位了,很难看到男人们对峙的调度和气氛的渲染了。所以很多人看后说这部像是杜琪峰的作品,我一笑置之,是云中向我透 露了风声。但是这还是杜琪峰的戏。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不太丰满的角色(向来如此),简单的人物关系,还有一个看似 庞大的社会主题。探长(任贤齐扮演)醉心于工作,忽视了家庭;银行证券部职员(何韵诗扮演)有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拼命花言巧语吸引客户炒 股;多年的黑社会跟班(刘青云扮演)依旧保持着淳朴的兄弟本色,为兄弟两肋插刀;三个人的命运在全球股市崩溃的那一天发生了联系。

  如果说杜琪峰之前的作品基本上不存在明显的社会背景,它们往往只聚焦于人物之间的 关系和情节的推进发展,那么《夺命金》以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股市崩盘作为人物遭遇的社会背景,这应该算是杜导第一个转变了。这个转变很难 说是就此拓宽杜导的创作视野和题材广度,但至少可见杜导希望更变得更为举重若轻一些。

  故事最精彩的地方还是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永远是杜导不变的利器。在这种多线多角交 错的复杂叙事上,杜导也做了自己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玩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雷多现在广为人知的三线交集形成结尾高潮的技巧。探长、银 行职员和黑帮小弟,三位主要人物在故事中交错的并不多,甚至最后三人之间也没有直接发生关系。和阿郎聊天提到这个股灾的时代背景时,在这 里看出用处了,它不是无法取代的,是必须存在的一个事实,这也之所以是电影得名《夺命金》的关系。而且三个人的角色相对来说依旧杜导的作 品一样,着墨不多但个性却异常突出,特别是扮演黑社会小弟的刘青云。观影时总在想刘青云本次威尼斯夺奖的可能性,最后还是否决掉了,因为 有着太多的对手。

  从大场面到小情节,从三人的故事回到每个人的片段,杜导的场面调度感就重新回来 了。而有些观众稍显拖沓的前半部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说教,个人认为却正是气氛酝酿的必要交代。当然,在用股市涨落有机的循环 来讲述一个生死攸关的故事,也就是只能在一天之内发生。另外《夺命金》告诉人们的还有炒股的基本之道:分析(如黑道小弟)坐等(如银行职 员)及时出手(如侦探老婆)……

  很多热爱银河,热爱杜琪峰的观众或许会质疑《夺命金》的变化,想说的是给杜导一个 探索和追求新高度的过程。华语电影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精彩很多!(朱旭斌/文)

TOP

《内陆》:对大海的深情和人性的寄怀



《内陆》海报



  2006年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参赛威尼斯的《金色大门》,以超现实的荒诞手法惊艳水城。作品中讲述了意大利人远洋跋涉到美国寻找新世界的移民史。时光斗转,今天的意大利,也正面临着黑非洲非法移民浪潮,并引发了国家的人性危机和道德反思。

  来到威尼斯征战68届金狮大奖的导演新作《内陆》,正是围绕着意大利一座旅游小岛上的居民面对非洲偷渡浪潮的经历展开。尽管克里亚勒斯并不希望将影片上升到政治高度,但其中对移民的人道关注,还是充分展现了导演强烈的责任感,并不可避免的将成为争议话题,引发上映后人们的大讨论。

  《内陆》讲述一个小岛上的居民,尤其是一个家庭的祖孙三代,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危机中,面临传统和现代的夹击和选择。于此同时,小岛的特殊地理位置,让它成为非洲非法移民船只途经的路线。这些千辛万苦以生命为代价幸存下来的非洲难民,让小岛居民不得不面临国家法律、自身经济利益和人性间的矛盾选择。

  跋山涉海,经历了迢迢恶境幸存下来的非洲移民,渴望通过意大利门户在欧洲寻找希望。然而在今天意大利本土经受严重经济危机考验、国家对非法移民法律法规更加严厉时,对着这些绝望的求助之手,是放任死亡将他们带走?是报告警察将他们关守遣返?还是热情接纳人道帮助?影片没有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评价,给出明确答案的野心,只是展示、提出问题和引发思考。

  意大利当代新锐导演代表人物克里亚勒斯是新威尼斯的常客。2006年《金色大门》以创意和灵感征服了评委获得银狮,2007年担任评委,新作《内陆》再一次杀进逐狮队伍,质量可以说是更成熟, 镜头语言运用尤其精彩,不动声色间巧妙熟练的运镜,角度、光线、内容,总是巧到好处,正好让画面叙事直抵你内心敏感深处。

  克里亚勒斯的镜头还是如此感性。观众可以闻到大海的湿气,感受海风吹起发稍拂过面孔,体会小岛上阳光无遮无掩的热度。对土地、对渔夫、达大海的热爱,弥漫在导演的每一部作品中,也在《内陆》中不可或缺。

  开篇,流畅的大远景到逐次递进转换的近景,几句简洁自然的台词对白,几个简单的画面剪辑,人物关系,故事背景和冲突就交代得清晰明了。在人们以为这会是一个讨论传统和现代冲突和矛盾的老掉牙故事时,导演的叙事笔锋一转,对准外界带来的移民问题和由此的道德人性冲突,高潮和平静交替的有效节奏下,戏剧冲突和人道激情轮流冲击着观众。

  出生罗马,但对西西里亚的祖基有着抹不掉情节的导演几乎每一部戏中,都离不开大海,小岛,和渔民的西西里情怀。不过,大海和小岛是克里亚勒斯取之不尽的宝藏和灵感之源。每一部作品故事叙事,每一次作品中的人物塑造,都是如此迥异生动。

  拍自己熟悉的东西,用真心和真诚去思考,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朝着大师的方向进一步奠定自己的位置。(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 刘敏)

TOP

TOP

对话《梅子鸡之味》法国女导演玛嘉-萨塔琵



法国女导演玛嘉-萨塔琵



文森-帕隆诺与玛嘉-萨塔琵



  新浪娱乐讯 原籍伊朗的法国漫画集作家玛嘉-萨塔琵,2007年以改编本人漫画集作品的《一部我在伊朗长大》,扬名戛纳影展。时隔四年,同样改编自萨塔琵同名漫画作品,和合作伙伴文森-帕隆诺共同拍摄的新作《梅子鸡之味》走进68届威尼斯,加入逐狮大战。 不过这一次,导演再次选择挑战自我,放弃已经得到认可的动画,选用真人演员演绎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梅子鸡之味》故事源于作者的家族传奇历史,片中以死亡天使的口吻,讲述一位著名的伊朗小提琴家——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父亲纳瑟尔,在乐器遭到破坏后,偶遇昔日恋人遭到的漠视,更让他备受打击,失去继续生活和演奏的愿望 。他决心选择与音乐家身份匹配的尊严,躺在床上静等死亡降临。 8天后,人们将他埋葬。他在等待死亡降临的这8天里的经历,开始逐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既有对孩子未来的预测,也有对自己年轻时经历的回忆,以及与和死亡天使的对话。一个影响他一生的青春爱情秘密,也渐渐浮出水面。
  影片放映后,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像力和黑色幽默得到参展记者的掌声,由此也成为夺狮队伍中的有力候选人之一。随后的一天,导演玛嘉-萨塔琵和合作伙伴文森-帕隆诺在丽都小岛一座自成一体的优雅小楼内,接受了记者采访。作为原著作者和改编导演,外向的萨塔琵面对记者的提问滔滔不绝,身旁的文森-帕隆诺则适时做出补充和解释。因为伊朗政局旅居国外多年的萨塔琵,电影改变而来的原著漫画集,灵感大多出自作者本人和家族的亲身经历。不过,在她看来,故事的共性,让它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上演。此外,一度对政治感兴趣的萨塔琵,如今坦言,经历了和政客们的交往,早已不再相信它可以改变世界。最后还透露,从此将不会再同样的工作做两遍,将本人的漫画作品改编搬上大荧幕。

  用一种现代的方式来表现悲喜剧

  新浪娱乐: 相比前作,这部影片选择改用真人演员拍摄,在您看来,动画片和真人出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从处女作到现在,对你来说,又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文森-帕隆诺 :   当然,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媒介。我们不得不一切都从头开始。

  新浪娱乐: 您的第一部作品《我在伊朗长大》是一部和你本人经历直接关系的作品,新作中也融入很多个人经历的东西吗?



  萨塔琵: 可以说片中这些角色,创作出来,就都是我希望讲述并且相信的事物。我创作剧本时,写下的都是内心深处深信不疑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因此,片中融入很多我个人的体验,包括我的家庭经历。而且这是一个浪漫的故事,2009 我们写了这个因为一个女人而死的故事,不想添加任何嘲讽,而是想要拍一部真正的悲喜剧,一部真的悲喜剧反而可以让人感受到故事的荒诞。比如,在这部影片中,小男孩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去世。使用幽默的方式来呈现,其实是使用一种现代的方式来表现悲喜剧,哪怕我们的初衷是拍一部上个世纪50年代的风格电影,为此我们尝试了好莱坞50年代的摄影棚氛围,其中就包括选择宽荧幕的格式。还有technicolor的色彩。

  新浪娱乐: 为什么你将女主人公的名字取名 伊朗达(Iranda), 这是您对今天伊朗的一个暗喻?



  萨塔琵: 这是一个在法国很通俗的名字。50年代的伊朗,渴望民主的声音,但这不仅存在伊朗,全世界都是。而现在却如同某个你特别倾心的东西,最终却失去了。对我来说,像影片中所说那样,最重要的始终是现在,那些失去的东西,永远在心里留下印痕。这是对我的国家伊朗的一个致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确实是有喻意的。

  新浪娱乐: 影片中扮演伊朗达的演员法拉哈尼曾因为醉酒被警察抓获,最后遭到伊斯兰世界驱逐,是因为这个特殊原因你选择她出演吗?



  萨塔琵: 她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所以我选择她出演。我喜欢她纯洁真诚的美貌。一看到她,你就会一见钟情,在我看来,这个角色对她来说再完美不过。她在伊斯兰社会的经历,只是一个偶然,我们不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她的。

  新浪娱乐: 片中的伊朗和现实中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萨塔琵: 当然,这完全不同。其实,你可以把它设定到芝加哥、巴塞罗纳或者其它任何城市,故事都可以成立的。我们对伊朗50年代的情况收集资料做了详细研究。比如说影片中存在的咖啡店真得是存在的,尽管现在已经全部翻新,但那个年代已经有了。我们试着重新营造一种氛围,让观众身临其境,真实感其实并不重要。这只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讲述咖啡馆里发生的事情,譬如吸鸦片,带领观众可以进入这个独特世界。认真做过研究后,我们可以说的是,50年代的德黑兰真得非常美丽,魅力十足,其实伊朗其它城市也让人赏心悦目。

  新浪娱乐: 你镜头下的伊朗就像今天巴黎人的习俗打扮?



  萨塔琵: 看影片时,你会忘记这是今天真实的伊朗与否这个问题,影片是对现在的伊朗不做任何评价的展示。那个年代的德黑兰和巴黎、或者波斯顿都很像。

  政治散发的味道并不好闻

  新浪娱乐: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伊朗都发生了什么大变化?



  萨塔琵:(笑)这个问题你可以自己问自己, 哪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新浪娱乐: 您很关心社会和政治,现在在中东发生的绿色革命,你认为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萨塔琵: 你知道我对政治不再做任何期待。因为我曾经和政治走得很近,结果被很多人憎恨,现在我不想再接触这些。那时走得近,是希望做出一些事情和改变,但是现在已经不再相信政治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因为要想从政,需要你对权利管理感兴趣。如果你对权力感兴趣,大脑肯定会出现问题,这会将你带入一个恶性循环,你对权力表现出病态,这种病态让你渴求权力。没有谁可以从此中间逃脱。我尝试着做了,如今唯一还保留的,是内心的真诚和天真。否则就意味我在政治中死去了。而且政治是需要很多妥协的,你还可能为此失掉尊严。因此,我不想再和这样政治人物交往。这部影片不关政治,但是还是有许多政治观点在其中。和50年代相比,今天的我们已经丧失了想像和触及政治主题的能力、喜爱并理解美的能力。今天,很多人受到的都是真人电视秀的影响,在一个封闭空间里24小时看那些人表演,包括脱衣和乱七八遭的一切。
  要知道人类做的最美丽和了不起的事,从来不是依靠政治获得的。文艺复兴不是因为政治的功劳,而是人们突然开始相信艺术和美,才有了之后的发展。正是因为文艺复兴,人类有了一大批精彩的艺术佳作。因此,我们今天需要更多的想像力,来寻找人类共性。当然,这也涉及了政治话题,但是政治带来的最终只有战争和争执。
  举一个例子,现在发生在利比亚的事情。如今大家都很满意,不过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为那里有石油,外国军队干预的情况永远不会出现。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有人权和其它问题,但是有谁关心过问过?因此,对于利比亚的胜利,我很难和许多人一样分享喜悦,因为我知道,这一切,并不真的是为了利比亚人民的利益。
  我已经和太多政治家打过交道了,我敢向你保证,政治散发的味道并不好闻。5岁时看《小鹿斑比》, 所有的小孩都感动哭了,我的父亲也哭了,我却没有。

  新浪娱乐: 看起来影片中最有力量的角色好像是女人,最后为爱而死的是男人,您是如何考虑男人在影片故事中的位置?



  萨塔琵: 在社会潜规范里,总是认为女人才会为了爱而死。这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你看那些美国片,其中女性扮演的警察、律师,总是很纤细充满魅力,而远离现实的真实情况。所以这些女人看起来都特像未成年青年。现实中你不可能身材、工作和头脑都特别厉害,只有40公斤,却可以打过所有的男人。
  为此我一直在努力,想要改变这种思维惯性。比如在我的家里,看到的总是父亲哭泣,我从来没有见到母亲掉泪,她非常坚强。5岁的时候,我和父亲到电影院看《小鹿斑比》, 所有的小孩都感动哭了,我却没有,我的父亲也哭了。对我来说,这太尴尬了,不就是一部电影吗。在这部新片中,男人死了,因为他没有能力继续存活下去。当他和这个假装已经认不出他的初恋女人相遇后,之后的日子对他来说就如同地狱。正是这个原因,他没有决定将这扇爱情大门就此忘记关闭,而是选择了死亡。

  新浪娱乐: 决定采用真人表演和动画表演的部分,有什么具体准则吗?



  文森-帕隆诺:  在我们决定拍片最初,已经开始考虑到底是采用真人还是动画手法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想到风格要靠近50年代的老片,我们还希望导演原著的这份纯真,和电影在内容上保持一致,因为这首先是一个童话。为此,我们拍了很多特殊场景,再选择和内容最贴近的方式使用。譬如其中想像有关孩子长大后在美国生活的部分,用了动画形式。
  偷拍的,图片效果不太好,看看能用上么。

  不再把一件工作做两遍、把写过的书拍成电影了

  新浪娱乐: 这部影片后,是否会继续拍片,停止写作呢?



  萨塔琵: 不,我永远不会停止写作。但我不再会把写过的书拍成电影了,这是把一件工作做了两遍。对于《我在伊朗长大》和《梅子鸡之味》,虽然很精彩很优美,但终究是做了两遍的工作。当然我会继续写作,还有绘画,以及其它的个人计划。文森是一个现代艺术家,也有自己的工作,他的作品会在全世界展览。我们一定还会再合作,现在思考还有点太早。影片还没有公映,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大脑还要集中在这上面。之后修整一段时间,才会考虑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新浪娱乐: 您对伊朗当今的绘画流派 、小说和电影 始终保持关注和了解吗?



  萨塔琵: 当然了,有的电影我看了很喜欢,有的却很讨厌,这和美国电影一样,总是有好有坏,不是说是我的国家拍摄的,就一定都好。

  新浪娱乐: 和当代伊朗艺术家还有联系吗?



  萨塔琵: 没有。我生活在欧洲,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到伊朗了,我关注和保持了解那里发生的事件,仅此而已。你知道我不是一个喜欢社团生活的人,我对国籍毫不在乎。我喜欢和全世界的艺术家朋友一起。在法国巴黎,有500万居民,其中1万是来自伊朗。因此我 遇到法国艺术家的可能性要远大于遇到伊朗艺术家。当然,有些东西,你只可能和伊朗艺术家交流。

  新浪娱乐: 在《我在伊朗长大》的巨大成功后,您的生活有了什么大改变吗?



  萨塔琵: 现在,人们对我更有信心了。我们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是,就已经有人要来给我们投资。这也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继续拍摄动画片?但是我想尝试新的事物,如果我们可以拍摄成功《我在伊朗长大》,就也可以做其它的事。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投资人采用现在的手法。之后一切都很顺利了。(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  刘敏)

TOP

新版《呼啸山庄》黑人演员饰演男主角惹争议

hhh.jpg


卡雅·斯考达里奥(左)和黑人男演员詹姆斯·豪森出席了首映发布会。



  英国文坛不朽名著、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迎来了它的最新电影版本,当地时间9月6日这部由英国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执导的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虽然破天荒选用黑人来扮演男主角“希斯克利夫”引发了不少争议。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1847年的小说,讲述了孤儿希斯克利夫与富家小姐凯茜的故事,他们之间如狂风暴雨般的感情纠结以及地位悬殊最终导致了悲惨结局。该小说自诞生以来已经被无数次的搬上银幕和舞台,最经典的版本是劳伦斯·奥利佛1939年的版本,最近的一个版本则是汤姆·哈迪主演的2009年的电视电影。


  新版《呼啸山庄》最大的特点就是找了一群年轻演员挑大梁,其中扮演少年希斯克利夫的所罗门·格雷夫只有14岁,扮演大希斯克利夫的詹姆斯·豪森也只有25岁,之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所罗门·格雷夫说,自己当时在一家商店橱窗看到剧组张贴的广告后,就去了,谁知真的就被选中了。谈及往事,他还在电影节媒体见面会上流下了泪水。


  安德里亚·阿诺德是当今英国影坛颇有才华的一位女导演。2006年她导演的《红色之路》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3年后她又凭借《鱼缸》再次获得该奖项。


  安德里亚·阿诺德承认她是在20多岁时第一次读《呼啸山庄》,被深深打动,但她从未想过拍古装片,直到本片制片人找到她。“把这本书改编成电影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阿诺德说,“这是一本黑暗、怪异而深刻的小说,我知道你没法把整本书都塞进一部电影里,那样这部电影就不止2小时而是7小时了。不过我没有选择,一旦这个想法扎根在脑中,我就无法放下它,即使事情变得非常难,我也不能放弃”。


  ■ 外媒评论

  演员们的年龄比以往任何一个版本都更接近原著,阿诺德没有把它拍成催泪弹,而是赋予其更多愤怒,这也是小说里给人的感觉。2011版《呼啸山庄》是如何在21世纪的今天改编古典名著的典范之作。

  ——IndieWIRE


  大希斯克利夫和凯茜的演员没有小的好,让人感觉不到他们之间的火花和激情。但电影的前一小时还是极其出色的。

  ——TimeOut.com


  除了19世纪内衣和没有中央供暖系统,这一版《呼啸山庄》感觉不出是古装片。小希斯克利夫和凯茜的演员总是用同样的缺乏感情的平淡方式说台词。大演员好点,尤其是大凯茜的饰演者卡雅·斯考达里奥,明显看出有演戏经验。

  ——名利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