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影蒙纱 于 2012-3-12 17:27 编辑
提起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瑞典双姝”,人们会想到另一位声名显赫的女演员,那就是英格丽·褒曼。这两位国宝级的演员之间还发生过几段有趣的小插曲。而这些小插曲却导致了两派粉丝长久以来的相互攻讦。刚刚在好莱坞落脚的褒曼想请身为同乡的嘉宝共进一次瑞典式的晚餐,请帖发出去后得到却是嘉宝礼貌性的婉言谢绝。时隔3个月之后,就在褒曼有事要返回瑞典之前竟意外地收到了嘉宝的邀约,百思不得其解的褒曼向友人诉说了自己的困惑,这位友人笑笑说:“那是因为她知道你要回瑞典了。”褒曼在美国成名之后有时两人拍片会在同一个摄影棚相遇,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嘉宝总是竭力避免与褒曼碰面。结束一天的拍摄工作,嘉宝也总是等褒曼的专车驶离片场之后自己才乘车离开。不久之后两人在同一座风光旖旎的小岛上度假时奇迹般地不期而遇,正当褒曼要做吃闭门羹的准备时,嘉宝竟像变了个人一般主动走过来与她搭话,并善意地提醒她看好自己的行李,原因是这个小岛上的人经常会偷东西。这些事件使部分好事者认为是嘉宝在嫉妒褒曼,因为褒曼比她更年轻、更有活力,大有在影坛地位上取而代之的趋势。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褒曼在好莱坞春风得意时嘉宝已是蜚声国际影坛的超级巨星了,她实在是没有理由和必要与褒曼一较高低。更何况以嘉宝的个性、智慧、见识来讲,她也绝不会和同乡的校友在好莱坞拼个你死我活。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嘉宝其实是一个思虑周详、考虑长远的人。正是出于保护这位小师妹的目的,她才不得不故意做出这种待人冷若冰霜而使人生厌的姿态。驱逐斯蒂勒的事件给嘉宝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她知道好莱坞对于外籍雇员最为顾忌的就是这些人之间的团结,她不想看到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并且嘉宝深知众口铄金的道理。褒曼成功了,好事者会说这是因为有嘉宝这位影坛前辈、国际巨星的提携和照顾;褒曼失败了,好事者同样会认为是嘉宝因妒忌之心而从中作梗,这对褒曼和自己来说都不公平。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远离是非,尽量做到不落人以口实。这样也就解释了同一个嘉宝在对待褒曼时为什么在好莱坞与在度假小岛上的态度会截然不同。实事求是地讲,就嘉宝当时的心境考虑,若说她一点儿“酸葡萄”的心理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褒曼是同行,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嘉宝就是嘉宝,她以自己的豁达大度战胜了自私的小心理,更何况她是一个极其顾念同乡情谊之人。回顾自身在好莱坞从默默无闻到飞黄腾达所经历的艰辛,想到现如今被彻底扭曲的性格和不正常的生活,嘉宝不忍心看着褒曼再次走上这条铺满鲜花的荆棘之路。这也就是当她得知褒曼要返回瑞典时答应赴约的真正原因,其实这也是嘉宝以自己特有的婉转方式在向褒曼提出善意的警告:好莱坞并不是想象中的美丽天堂。
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嘉宝的性取向问题。有的人认为嘉宝是蕾丝边,还有的人认为嘉宝是双性恋。支持蕾丝边说法的证据是嘉宝写给咪咪·波拉克的那些言辞暧昧的信件,以及时至今日尚未公开的被亲属秘密收藏的咪咪的回信;与梅赛德斯·德·阿科斯塔等少数几个社交名媛超乎友谊的亲密举动也似乎证实了这一点。仔细考证这些所谓的证据其实都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咪咪和嘉宝是瑞典皇家戏剧学院的同班同学,那时她们都还只是15岁左右的青春少女,不可忽视和否认的是建立于青葱岁月的纯真友谊往往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对于某些人来说,朋友可以有很多,但知己只能有一个。而咪咪正是嘉宝的那个“唯一”的知己。“闺蜜”之间私下里说的那些俏皮、出格的悄悄话并无伤大雅,如果硬要从这些私人信件中找出什么所谓的证据,那就未免有些管窥豹斑、断章取义之嫌。梅赛德斯·德·阿科斯塔曾是被公认的与嘉宝有着“特殊关系”的人。她身份复杂,一生经历坎坷。年纪轻轻的阿科斯塔继承了庞大的家族遗产,受过良好教育的她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同时她还是一位收藏家、艺术家、社交家。她性格豪放不受世俗约束,整日过着花天酒地、奢靡无度的气派生活。不过也正是因为她的支持,嘉宝才有信心和机会塑造出了玛格丽特·戈蒂埃这一不朽的银幕形象。但两人之间由于后来甚嚣尘上的同性恋传闻而断了往来。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人一旦被认为是同性恋,那么她(他)将会被所有人所不齿、唾弃,并且遭受到无情的边缘化。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嘉宝再怎样勇敢、个性再怎样独特也不能不做出理智的选择,她不能以自己的名誉和事业做赌注去做这个必输之赌。多年后,阿科斯塔曾委托嘉宝的好友带话给她,希望与嘉宝重修旧好,如若不然她将把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公诸于众。面对如此近乎疯狂的胁迫,倔强的嘉宝再一次选择了沉默。果不其然,此后不久因不善理财且挥金如土而导致贫困潦倒的阿科斯塔在绝望中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在这本自传里,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怎样与嘉宝一起在内华达度过了激情6星期。然而后来根据专家考证,那段时期的嘉宝正忙于工作,别说是6个星期,就是6天的假期也抽不出来。被阿科斯塔单方披露的两人之间的往来信函后经证实也不存在任何亲昵、暧昧的迹象。谎言被拆穿,自己被抛弃,失落的阿科斯塔孤寂地死在了破落的寓所里。
如果说嘉宝是双性恋,可是她却终生未婚。嘉宝身边是出现过几个关系颇为不错的异性友人,这其中包括刚刚步入好莱坞时给过她巨大帮助并且将她引领入美国社交圈的银幕情侣搭档约翰·吉尔伯特、电影《瑞典女王》的导演鲁宾·马穆里安、英国皇家御用摄影师塞西尔·比顿。已有过两次婚史的吉尔伯特向嘉宝展开了强大而热烈的追求攻势,他的温文尔雅和翩翩风度确实令嘉宝感到心动,两人已经做好了结婚的准备,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刻嘉宝反悔了,她做了唯一一次落跑新娘。后来在向外界解释这件事情时,嘉宝坦陈在结婚前夕她反复地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吉尔伯特,而吉尔伯特是不是也真的爱自己,答案是她不想成为别人的妻子,“妻子”这个称谓对她来说是一个丑陋的字眼。吉尔伯特所爱的也只是时髦的身为电影明星的嘉宝而不是生活中真实的嘉宝,为此她选择了放弃。在拍摄电影《瑞典女王》的过程中,嘉宝与导演马穆里安走得很近并且彼此产生过好感,但随着影片拍摄进程渐近尾声,这段似有若无的朦胧爱情又被扼杀于萌芽状态。嘉宝的专职摄影师比顿也像当年的吉尔伯特那样不断地向嘉宝求婚,然而嘉宝也总是像对待吉尔伯特那样几次三番地或是婉言推托或是不置可否。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彻底激怒的比顿采取了颇为极端的愚蠢做法。没有经过嘉宝本人的同意,比顿擅自向外界公布了一批他为嘉宝拍摄的生活照。嘉宝生气了,她主动断绝了与比顿的交往。伤心欲绝的比顿不但不汲取教训,反而效仿当年的阿科斯塔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在文章中他大肆宣扬嘉宝和他在一起时是如何的柔情缱绻,两人私下单独相处时又是如何的对他投怀送抱,想以此向嘉宝施压或是施以报复。然而让比顿感到沮丧和失望的是嘉宝秉承了她一贯的沉默作风,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而更多读者对自传中描述的爱情场面的反应则是认为这只是比顿错误地感觉所导致的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
嘉宝与“闺蜜”咪咪波拉克夫妇
嘉宝与约翰吉尔伯特
嘉宝、约翰吉尔伯特与导演鲁宾马穆里安
嘉宝在结婚与否、嫁与不嫁问题上总是模棱两可、举棋不定的态度让人们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有人说她无情,有人说她滥情,其实这些都只是片面的看法。与其说嘉宝无情、滥情,还不如说她多情来得更为贴切一些。如果不是多情,凭借她当时的声望和地位,她完全可以将阿科斯塔和比顿以诽谤罪或侵害名誉罪送上法庭,但她没有这样做;如果不是多情,依仗自己的权势及经济实力,她完全可以利用媒体等一系列手段向他们发起反击,但她也没有这样做。这至少可以说明嘉宝是聪明的,她不想在这种越描越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无聊事件上浪费自己的精力,因为她相信清者自清。世上无非只有两种人抗拒婚姻生活:要么是“独善其身式”的超级自恋,要么就是“老顽童式”的玩世不恭。从嘉宝的个性及一生经历来看显然不属于后者。众所周知,嘉宝是一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时时处处都体现着她超乎常人的责任心和自律性,而这两点正是使事物趋向完美的重要保证。人的意识形态及各种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会随着自身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并且与各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正是女权主义兴起的时候,女子已不再满足于只是呆在家中相夫教子,她们想要像男子那样获得同等的工作机会,同样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嘉宝是女权主义运动的支持者,她不想过早地结束自己珍视并热爱的事业而依附于男人生活,这是她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心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在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人爱惜自己的名誉如同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身为国际影坛巨星的嘉宝深知自己这一路走来的不易与艰辛,她不允许有任何的污点或小小的差错出现在自己身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我封闭”——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如影随形般与她终生相伴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对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界限并不想做出清晰界定、固守着对于恩师的暧昧情愫和怀念、不想伤害任何自己所爱的人……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有性而无性别”的嘉宝做出了自己重大的人生抉择。嘉宝的粉丝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拍摄的影片宣传照还是日常的生活照,只要是佩戴着戒指,那枚戒指一定会出现在嘉宝左手的心指(无名指)上。也许在潜意识中,她把自己“嫁”给了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虚幻的他,但也有可能是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或许在嘉宝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巨大的隐忧,想必她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幸运的人。14岁时,父亲离家人而去;20多岁时失去了姐姐;就在演艺事业刚刚步入正轨时恩师斯蒂勒又英年早逝,这一连串的变故和打击使嘉宝感到了莫名的恐惧,她害怕因为爱别人但却给别人带来灾难的事件发生,她害怕面对失去所爱之人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她已无力再次承受这种宿命带来的噩运,为此,她不得不时时提醒自己与所爱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戒指在圈住梦幻的同时也圈住了欲望。
有时真的觉得“明星”这个充满无尽诱惑与无限荣光的字眼是一种格外沉重的负担。为了自己一生所钟爱的事业,嘉宝放弃、牺牲了太多太多……她放弃了成为幸福女人的机会而孤独终生;她放弃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所能够享受到的最为简单却幸福的平凡生活而整日绞尽脑汁地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她放弃了曾经鲜明的个性和坚守的原则而接受公司为了将其塑造成明星从身体上到精神上对她的控制。为了使嘉宝显得更为神秘以便引发公众们的猎奇欲望,公司及经纪人一致要求性格本就有些孤僻的她要尽量减少曝光度,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都很难窥探到日常生活中嘉宝的真实一面。当某种生活方式一旦成为习惯并且契合到某人的个性时,再要改变它将是很困难的。晚年的嘉宝在回顾自己以往生活经历的时候曾经不无感慨和感伤地表示:“我对自己这一生是很不满意的。”是的,她让祖国感到满意,身为瑞典人的她以自己的才华、智慧与美丽征服了世界影坛;她让家人感到满意,身为古斯塔夫森家族一员的她为整个家族赢得了无尚的荣耀,为子侄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她让恩师感到满意,身为学生的她竭尽全力在影坛上获得的地位与成就远远超越了恩师,而这正是斯蒂勒希望她做到的;她让雇主感到满意,身为签约演员的她为米高梅公司带来了显赫的声名和巨额的财富;她让观众感到满意,她以自己全部的激情和精湛的演技所演绎的各类角色让人们痴痴流连于影院而不愿离去;唯独地,她没有使自己感到满意。也许,这是一个人从平凡走向辉煌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然而用50多年的孤独寂寞换取15年的风光无限,这样的代价似乎是太大了。嘉宝的过早隐退使那些真正热爱她、期待她、关心她、理解她的影迷们唏嘘、心痛不已。世界影迷渴望着她的回归,珍视事业如生命般的嘉宝也曾做出过复出影坛的努力,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功。人类的悲哀就在于人们往往在失去之后才能顿悟自己曾经拥有过什么,不错,我们曾经拥有过嘉宝,但是我们又因为自己的浅薄、私欲、好奇心而失去了这块瑰宝。明星也是人,他们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同等的生存权利。我们有什么特权在极力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而去过问和指摘别人的私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在自己还存在着诸多缺点的前提下去要求明星的内在和外在必须达到完美?有时间多多地考问和反省一下自己吧,让这个世界多一些宽容、理解和爱,这样星光才能长久地熠熠闪耀,我们也才能够超然地欣赏明星的美。
感谢仁慈、万能的主——是你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葛丽泰 · 嘉宝。
感谢嘉宝的父母——是你们孕育了这位美丽天使,并使她降临人间。
感谢“魔鬼式”的导演斯蒂勒——是你塑造了国际影后嘉宝。
感谢“吸血鬼式”的好莱坞——是你成就了国际影后嘉宝。
感谢葛丽泰 · 嘉宝——是你以自己独有的非凡魅力使人们在光影时空中和现实世界里去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仅以此文纪念心中的女神。
My dear Garbo, I wish you can find your real love in heaven, to be yourself bravely and get happiness forever, God bless you.
后记:本文旨在纪念自己心目中的电影女神嘉宝,绝无其他意图。所选取的故事情节及部分语句均来自互联网所能查阅到的资料。在此特别感谢百度、腾讯、百度贴吧等相关门户网站提供的丰富资料。特此说明。
本人在本论坛发布的“Ps的嘉宝彩照”以及后续所发的全部彩色Ps图片(指彩色合成技术和彩色合成图片)、文章(回帖、跟帖除外)均保留原创权,所有发布的作品仅供宝宝迷们个人观赏、收藏、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牟利目的及从事任何非法、侵权等活动。特此声明。望亲们予以支持,在此深表谢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