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10年对我影响最大的12本书:

1.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2. 《知识分子的鸦片》 雷蒙·阿隆
3.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4. 《恶童三部曲》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5. 《晚清七十年》 唐德刚
6. 《中午的黑暗》 阿瑟·库斯勒
7. 《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 理查德·A·波斯纳
8.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卜正民
9.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简·雅各布斯
10.《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11.《俄国思想家》 以赛亚·伯林
12.《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1875-1945)》 乔恩·萨维奇
[img][/img]

TOP

本帖最后由 柏林苍穹下 于 2011-1-1 02:38 编辑

1.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的过程中,公共领域中各种公共机构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参与人的利益关系原本就多元化的,由于事前的完美机制设计无法实现,其机制设计应侧重于其自身的演变能力和自适应能力,而不是一开始就想弄出一个一成不变的完美制度体系。好的治理应该是不同利益团体或者中心的竞争和制衡过程中,自我演变出来的多元治理模式。

2. 《知识分子的鸦片》 雷蒙·阿隆
“宁愿跟着萨特错,不愿跟着阿隆对。” ——知识分子之走火入魔,多是因为坚持某种意识形态导致知识与道德上的精神错乱。真正的政治智慧,不是寻求完美的政治理念,而是寻找相对较优的务实道路。

3.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一扫以往历史撰述模式,有力地解毒了教科书上粗陋的道德史观。

4. 《恶童三部曲》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每一部都颠覆了上一部的“真实”,现实随着语境而嬗变,恍若一个个渐次醒来的套层梦境。当真相与虚幻构成重影之后,两个世界都坍塌了。
[img][/img]

TOP

5. 《晚清七十年》 唐德刚
千载犹行秦法政,历史仍在三峡中。

6. 《中午的黑暗》 阿瑟•库斯勒
大清洗运动,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心路历程:
1)如何在曲折的道路中保持信念?回答:“坚定的信仰”。
2)如何才能保持坚定的信仰?回答:质疑只会导致信仰破灭,所以信仰只能是盲目的坚定。
3)是否有可能准确分辨敌我?回答:不可能。
4)既然不能准确分辨敌我,在政治斗争中该如何处理?回答: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掉一个。
5)是否可以为了革命牺牲自己?回答:可以。
6)如果承认自己是反革命而对革命有益,是否可以承认自己就是反革命?回答:可以。

7. 《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 理查德•A•波斯纳
公共知识分子作为商品而言,其质量是没有任何产出者可以控管的,越激进的言论越容易变成媒体宠儿。此种情形下,消费者(公众)是如何看待与评估他们需求的质量?

8.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卜正民
在应接不暇的变化中,旧的道德观念变得遥远陌生了;伴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人口、金钱和竞争。他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命运变得难以预测,难以始终如一。在上层士绅、大地主、富有商人的眼中,明朝后期是一个文化繁荣、新思想不断涌现和充满着欢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令人困惑和忧虑的时代。
[img][/img]

TOP

9.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简•雅各布斯
街道、便利店、公园、老建筑乃至贫民窟,作为都市的基本元素,它们隐含着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活功能,绝不能一拆了事。对充斥着暴力性理念的当下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认识这一点是何其重要!

10.《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使得民族成为“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11.《俄国思想家》 以赛亚•伯林
赫尔岑、巴枯宁、别林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的学术思考与人生轨迹,如国家社会的转型,传统与西化的思辨,文人与政治的微妙关系等,仍旧是近代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课题与宿命。

12.《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1875-1945)》 乔恩•萨维奇
历史的研究以朝代为界限(断代史)或以地域来划分(国别史),本书却是独开蹊径,以13-19岁的青少年[英文原标题Teenage]为主体,来观察分析20世纪前后新历史文化的形成,并指出青少年如何逐步取代成年人转变为当代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比梁启超一百多年前奋笔直书的《少年中国说》,再念及当下,今人情何以堪?
[img][/img]

TOP

返回列表